一方面,就是黄子澄在南京朝廷的时候,毕竟做了很多事情,而且,南北战争之中,黄子澄几乎没有什么功劳。总不能让黄子澄一跃而起,居众人之上吧。
不说别人,黄子澄回来了,杨士奇怎么办?
人家也没有犯错。
何夕安排一部尚书,已经算是不错了。
如果单单从升官履历来说,也不算差。但是对于何夕当初的班底,黄子澄而今的际遇,难免有一些黯然了。
朱雄英忽然提出了黄子澄,理由也很明确。
那就是云贵道路难行,一切物资从中原通过云贵到云南,都已经很费事了。如果再从云南到前线,后勤路线何止千里之遥。
但是如果在云南建立一套工业体系,就地补给,不就容易多了吗?还可以加快云南与中原道路的建设。
而这样一来,这个总督云贵之人,就必须知道工业体系该如何建立,天下间,有比黄子澄更有经验的人吗?
何夕对这个人选也不好反对。
且不说,黄子澄与他的交情,更不要说,何夕本身就有扩散工业区的想法,在西南修建一个工业基地,大明对缅甸乃至于印度都会了震慑力。
毕竟。后勤物资从南京运输到云南的距离,几乎等于昆明将后勤组织运输到印度的距离。也就是说,当昆明工业体系成熟之后,大明攻伐印度时机也成熟了。
这对何夕就藩印度是有好处的。
而且何夕也洞察到朱雄英对黄子澄或许有别的想法。不过,何夕并不在意。
于是后勤方面一确定。
东南亚的战事,自然是狂飙突进的状态。
先说安南战事。
升龙城本来就不行。在拒绝投降之后,城中的贵族果断的将胡家父子给杀。将人头送过来,说要投降。
甚至他们也知道大明的封藩政策,愿意迎逢一位皇室成员作为新的国王。
这让张明觉得很棘手。
逼反倒是很容易的。但是在开战之前的会议上,何夕就说过,大明是不准备将这些国家完全吞并的。毕竟,历史上安南打了二十多年最好有弃地的下场,何夕也要深以为戒。
而派一个皇室成员作为安南王,对大部分安南人来说,这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。
毕竟,这年头,不要说别人了。就是大明,民族主义也没有完全觉醒。更不要说安南也有不少的汉人。他们对于大明的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