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贫者富裕,令富者贫穷。总之,上上下下就在一念之间。更重要的是,这事情很难检查。后世在卫星上一看,就能看出猫腻的事情。在这个时代,非当地人是不知道的。
不管是朱元璋的清丈也好,还是后世历代清丈也好。本质上是对税务的整理,而不是对土地的整理。
从明清土地数量就能看出来。总体上明清土地总量不大。但是到了民国时期,科技发展。用飞机等技术加入测量之中,中国的土地一下子多出来三成。之前这三成在什么地方?就不用说了。
而大明开国之初,朱元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?是稳定政权。是确定统治。而不是将一切事情都弄的明明白白。所以,下面报上来什么他都认。因为只有承认了这些土地田亩的数量,才能确定要缴纳的田赋。
不过,当时为了打仗为了养兵。等等一系列事情。有很多很多妥协。
而今情况不一样了。朱元璋要清理这些陈年旧账了。
其实历史上,朱元璋也做过这样的事情,就是大规模派监生去清丈田亩。可惜大明官员还是不足,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监生,也不过能一个县派一个人。
又不是本地人。能有什么效果。只能让地方官不要弄虚作假得太厉害。再加上朱元璋的高压政策。下面人也不敢弄的太厉害。
所以,朱元璋的清丈行动,还是整个大明最有效率的。至于清廷,人家直接沿用万历年间的数据。
只是知道历史的朱元璋,不觉得自己清丈行动多成功。
这也与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有关。朱元璋的政治理念就是均平。将天下的负担,平均地分配在每一个人每一亩土地上。因为朱元璋见过元朝乱世,地方富豪,朝廷却没有钱。而偏偏向百姓征税,弄得天下鼎沸。
而将朝廷的负担分担在每一个人身上,每一个承担的都不会太多。
而且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,凭空多了很多赋税。朱元璋岂能不紧抓。
何夕沉默了片刻说道:“后世有一个词,叫做边际效用。就是在某一些事务投入精力与产出的收获,并不是一直成正比的。越往后,投入精力越多,而产出越少。甚至还有负作用。”
朱元璋说道:“这是我知道。我只想知道,你有没有办法吧。”
朱元璋当然知道了。那些隐藏的田亩是谁的。除却少数是因为地理上的偏远。连衙役都不想去的角落之中。大部分隐田都是达官贵人的。很多事情看上去是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