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经义。甚至有时候是天文。一般是朱元璋有了问题,将人召集在一起,询问这方面的东西。而不是相反。
只是朱元璋再见到何夕之后,得到了后世很多东西之后,与新的知识体系,对经筵就没有兴趣了。
不过,太子的课业却很紧的。即便而今太子早已成年,但是依然有课业,比如经筵。
“求!君子疾夫舍曰‘欲之’而必为之辞。丘也闻: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,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,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!”
这一次是刘三吾给太子上课。刘三吾并没有讲什么新东西,反而将论语之中这一段重新拿了出来。
这一段是孔子回答弟子的问题。
冉有说,有一个地方非常重要,而今我不取了,恐怕为子孙后世之忧。上面那一段话,就孔子的回答。核心就是修文德以来远人,而不是动干戈以征伐。
而太子在儒学上的造诣,要比何夕厉害太多,简直是看到篇目名,就知道刘三吾的意思了。
太子说道:“孤听闻,前朝当年,因为花子模国杀了使臣,举大兵而临之。汉有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而今本朝难道不该效仿吗?”
刘三吾说道;“元不修德行,百年而亡。汉武强征匈奴,令天下户口减半,天下之事,在德不在威。殿下应该广修德行,令天下百姓信服,则天下之人,无敢犯朝廷之威,而万里逐利,令百姓肝脑涂地,纵然得胜又能如何?今朝得南洋,明朝得西洋。天下虽大,则天下人之欲望无穷,一旦有变,臣恐祸在萧墙之内。”
太子沉吟片刻,他知道刘三吾想说什么。
南洋的战事,对太子来说,并没有什么好处。还有坏处。
大明藩王分藩海外的事情,而今已经传出来了。毕竟靖江王这么大的动静,很难保密的。因为此事征战爪哇。胜了使诸位弟弟们得利,如果败了,损失的是朝廷的威严。
看上去对太子一点好处都没有。
不过,太子沉吟片刻问道:“刘师傅,太子不好当啊。父皇将天下这副家当交给我。我总不能对弟弟们太过苛责。从大明迁徙到海外,已经够过分了,如果孤在这上面说话。恐怕遭受父皇的责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