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,但是葛天工知道,这一切都是谁给他的。
或许当年的时候,对何夕来说,是举手之劳,但是对葛天工来说,却是改变命运。
没有何夕,葛天工不敢想象自己而今是什么样子的。
随即,何夕又去了工理学院。
工理学院已经完善很多了,可以说技术与理论的结合做得不错。最少厂矿上很多技术问题,都是在这里解决的。而且太平铁厂的扩大生产,用得很多人都是这里的学生。
因为基础好,再加上师兄弟互相照顾,不出数年,就是矿上的骨干。
虽然说,在矿厂之中工作,一般连一个官身都没有,最多带一个吏职。即便何夕争取了,但是这个时代对工匠的歧视,也是根深蒂固的。给技术官僚的官位,没有几个。轮不到下面的学生。
或许对一些名门望族来说,吏职根本不值一提。但是对寻常百姓来说,已经是相当好的。最少是吃官家饭的,出了事情,也有门路找关系。
所以有很多普通百姓报考,即便不能进厂矿,回到家中,也算是有一技之长。而且随着大明对民间采矿放开,这些技术人员,回去之后,也是有人聘请的。
不过,何夕在工理学院看到一个让他眼熟的东西。
那就是纺织机,或者三十六锭的纺织机。问了才知道,这是杨士奇做出来的。后来就放在这里,持续改进。
何夕这才恍然想起,当初他给杨士奇第一件差事,就是造出来多锭的织机。只是后来碍于各种原因,何夕发现推行这种机器的时间并不成熟。这才放在这里。
而今外贸大增,布匹是大明出口的拳头产品。
甚至在英国工业革-命之后的一段时间,英国人的布,在东亚也打不过松江布。而今更是毫无对手可言。对布匹的需要,更是如饥似渴。推广的时机已经到了。
只是何夕并没有相关的官职。而他所任职的辽东,也不是太合适的。
何夕想了想,说道:“这台机器做三架,一架送到宫里,一架送到府上,另外一架我带到辽东去。”
朱元璋看到这个,自然知道什么意思。送到府上的,自然是公私兼顾,让何家也在这生意之中分一杯羹。何夕在外打仗之后,才知道格外花销太多了。因为大明对士卒的保障很少,死了还好,一了百了。但是死不了,就是受活罪了。
何夕作为他们的老长官,是不能袖手旁观的。自然要出钱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