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感。
大抵纳哈出自己盘算,他即便带着残兵败卒去投奔元主,说不定被吞并了。甚至性命不保。即便保住了性命,跟随元主,未来也没有什么指望,明人来势汹汹,说不定,他过不了多久,还是会当俘虏的。
与其这样,还不如直接投降大明朝。
大明这边还是比较讲信用的。或许能保全自己与子孙性命。
只是大明派在草原上的细作。能获取一些信息,但这种高层之间的微妙关系,唯有到了一定地位,才能揣摩得到。不是一些细作能够够得着的。
所以,冯胜设计了许多计划,都没有万全之策。让先行一步截断纳哈出的后路。
而在辽东的情况,让冯胜有了灵感,他准备两路出击,一重一轻,一快一慢。一前一后。
主要大军屯在大宁,从大宁出击。而另外派遣一路大军,无须太多,只需三万精骑,从辽东出发,跃进千里,截断纳哈出的后路。
大宁军人多势众,牵制纳哈出主力。要大张旗鼓,缓进。而从辽东出发的精骑,就要马不下鞍,用最快的速度截断鞑子后路。
如果原来的计划,辽东的问题压力不大,只需提供一些粮草了。再有就是辽东军出马,打打下手就是。毕竟而今的辽东镇在大明九边,算是小弟弟,真正厉害是大同。宣府,北平诸军,才是徐达经营的百战精锐。
而这个新计划,三万精骑却是太冒险了。
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。因为轻装,能随身带着十几日的干粮就不错了。一旦后援接济不上。就会出问题。
而且这个时代,并不是后世,有无线电联系。这种分进合击的计划,做好了,那就是辉煌的胜利。做不好,就成就了敌人,任你几处来,我只一路去的名声。
双方即便约定时间,一定有误差的。
这个误差,很可能是几个时辰,或者几天。
都有可能。
这个误差很有可能断送一支大军的性命。
只是冯胜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。
首先,冯胜确定一点,那就是即便出了问题,这三万大军,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。
冯胜不派一万,不派两万,不派四万,五万。为什么要派三万。这个数字,是冯胜细细斟酌过的。第一,要考虑辽东道路通行能力。太多就承受不住了。而且人越多,也快不起来了。第二,要考虑手中的筹码。他必须要让正面让敌人不敢怠慢。分兵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