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其中也不是没有人反抗过。但是元朝毫不犹豫对高丽王进行废立。
这是王禑最担心,最害怕的。
如果要牺牲王禑一个人,而救高丽。王禑绝对不会救的。如果牺牲高丽,好保住王禑的地位与权势。王禑一定会去做的。而今就是这样的局面。他如果向大明低头,大明会怎么做?这一件事情,一定要有人承担责任?
这一件事情是他力主的。岂不是他要承担责任。
这绝对不行。
即便投降大明,也要让大明知道,高丽是有能力自保的。打消大明吞并高丽,并废立的想法。这才能投降。或者说讲和。
当然了,王禑有这个想法,也有何夕一点点的功劳。
何夕在南洋做的事情。此刻也传遍天下了。对国内来说,那是何夕的丰功伟绩,大明的伟大胜利。但是对很多藩国来说,却意味难明。揣摩大明的外交政策,是不是要转向了。
王禑也是其中一员。
他担心高丽成为爪哇第二。
而且爪哇距离大明太远了,这才有了一分为二的机会,但是高丽有这样的机会吗?
很多年轻人做事,就是这样的。在做事之前低估事情的难度,王禑之前想的是夺回高丽在鸭绿江以东的领土,如果顺利的话,还能占据辽东。即便不顺利,也能大败明军,乘胜逼和。
然后在事情不顺利,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。太高估了事情的严重性。
其实,这个时候,王禑真向大明认输,服软,最狠的就是亲自来大明负荆请罪。那事情就难办了。即便朱元璋有意吞并高丽,但还是要脸的,必须换一个方法来,最少要给高丽王族很高安置。否则大明在面对其他藩国的时候,就不大好说话了。
毕竟每一个国家总是有智慧之人。他们不是傻子。
而王禑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,觉得自己完了。不敢对内对外有一丝的妥协。只能寄希望于军事上的胜利,来稳固自己的地位。https:
而走到这个地步,王禑才是走到绝路上了。
这个时候的王禑是非常敏感且残暴的。面对这个老臣这番话,顿时恼羞成怒,拔出长剑,一剑刺在老臣胸前。鲜血喷溅而出,洒在王禑的脸上,王禑带血的脸庞,就好像是恶鬼一般,看着群臣。
这些大臣,似乎第一次认识王禑一般。
之前说过,高丽内部世家大族的权力很大。而站在这里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