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四弟啊
太子有些失魂落魄。一直保持的风度,也不见了。
他对这一本书有一个基本判断。
第一,这本书一定在大明开国之后。
这一点毋庸置疑。毕竟,不是在大明开国之后,哪里会乱编父皇的事情。
但是接下来的事情,就自相矛盾了。
首先,文笔的问题。
太子不得不承认,写着小说的人。有大家风范。这大家风范,不在文笔,而在谋篇布局之上,一波三折,应接不暇。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好看的传奇故事。
这里就要说一点。其实就写小说这一门学问来说。后世在技巧上,完全是胜过古人的。毕竟明清小说。小说在明清才有大发展。其次,即便明清小说,也没有专门的理论指导。而金庸先生又是通俗文学界的头把交椅,单单以叙事技巧,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地步。
元末明初这个时代,在各方面胜过金庸先生的,不能说没有。但是在这方面胜过金庸先生的。估计真没有。
大明开国才二十年。太子跟随宋濂学习,宋濂是天下文坛盟主。天下有名的大家,太子心中有数,即便没有见过面,但也有过渡作品的。他决计不相信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凭空出现的大家。
盖因,古代教育困难。很讲究师承。即便自学成才,也有圈子。教学相长,没有人能脱离所有圈子,忽然从底下冒出来一个大家。
这也吧。毕竟大明六千万人。而且传奇小说,也不被正统儒家所看重。
或许真有沧海遗珠。
语言上的问题,也可以说,或许这个人方言有些不一样。
但是最最解释不了的。他在小说里敢提父皇。而且似乎父皇的形象还不怎么好。
这就有一个问题了。
几乎没有一人创作文学作品。都想要传播的。几乎没有人想将这作品跟随自己埋在土里,那问题就来了。这本书,一定是禁书,不会有一点问题。谁会创作出一本根本不可能流传的书,而且篇幅这么长。
以这个作者才能,即便他是前元忠臣,也有足够的办法。写一部诋毁本朝,而不被发现的作品。而且元朝在书中是最大反派。更是如此黑王保保。将天下奇男子王保保,写成了一个愣头青。
哪有这样的忠臣。
至于明教?
朱标自己是知道的。但是红巾军是明教吗?弥勒教,白莲教居多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