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。
所以,年龄稍大一些的李卫红与李向前,则代替李春夏,成了照看孩子的主力军。
这就是全家老少齐上阵,齐心协力把粮收。
同样的状况不止发生在他们老李家,全村各家基本上都是如此。
为了抢收夏粮,为了接下来的几个月不饿肚子,村民们恨不得把所有的力量全都使出来,以最快的速度把地里的麦子收割回来。
绝大部分村民,一忙起来,中午根本就不会再回家。
都是带好了足够的开水与干粮,忙累了就坐在地头吃一口馍喝一口水,然后再继续舞动镰刀。
孩子们没有人照看,也只能直接带到地头,任由他们自己玩耍,只要不离开大人们的视线,随他们怎么折腾。
对于这样的农忙情形,李东升并不陌生。
毕竟,他从小也都是这么过来的。
大热的天,他们这些小的在地头的树荫下玩耍,父母还有奶奶他们则在太阳的暴晒下收割着一片又一片的麦田。
有的时候,真的是从早割到黑,露在外面的皮肤甚至都晒得了脱了皮了,也不停歇。
头上的草帽,还有身上的夏衣,都是湿了干,干了又湿,到了晚上回家的时候,又酸又臭,别提多难闻了。
以前,因为年纪小,李东升对这样的情形感触并不是很深。
只是觉得好玩,而且也有好东西吃。
因为每年的麦口时节,奶奶都会提前做好一大篮子的变蛋,等到麦收的时候就会带到地头,供劳作的大人歇息时充饥。
而他们这些小孩子,也能趁机大饱口腹,吃到他们平时根本吃不到的五香变蛋。
所以,在小时候的麦收时节,李东升他们这些小孩子非但不觉得苦,反而还有些小期待。
但是现在。
当他以一个成年人的灵魂,再次重新经历了一遍童年时代的麦收时节时。
李东升眼中所看到的,已然尽是生活的不易,与农民的辛苦。
这才是真正的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”。
麦田里正在收割着的那些大人们,身上滴下的汗水如雨,在无声之中不断地浸润着他们脚下的土地。
这样的辛苦,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,真的是很难体会。
很多城里的读书人,嘴边老是会挂着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