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学堂快要完工的前三天,宁黎带着白山去镇子上请夫子。
老秀才姓卓,听闻白山的来意后惊讶不已,接踵而来的是惊喜,他供儿子孙子读书,如今已然捉襟见肘,如此也能多个进项,孙儿也能安心读书了。
“当夫子是没问题的,只是老头子还有个孙子,要一并带上,你看”
白山:“那自然是可以的,学堂后院专门盖了个小院子,有三间屋子,您平日可以住在那里,生活所需也会有我们代为采买。”
去了村里教书,生活所需是有了,桌秀才担心的是孙子没去书院,他走了孙子便没了人教导。如此甚好,白家准备的如此周到,他感激不已。
说好了三日后白家来县里接夫子去村里,白山一行就先行回村了。
学堂竣工这一日,村长特意买了一挂鞭炮点燃,揭了红布,一块木制匾额,上书‘五里村学堂’,笔锋凌厉,是杜云杨用内力所刻。
村里人虽然没人识字,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此刻的激动,一个个站在学堂门口议论纷纷。
“夫子来了,让一让!”有人喊了一声,众人自觉的让开一条路。
卓秀才慢慢走上前,看了一眼。这学堂不算小了,里面桌案凳几俱全,窗户做的极大,采光极好,里面开了一道小门,小门后应该就是自己要住的地方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