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到楼阁老手中,楼阁老宣布考题道:“乙酉年皇极殿前,天子策问天下贡士,揽有识之士,制南北文章,今策问”
策问题目有数百字,先是说明了相关时事,最后一句才是关键策问。
今年所取的时事是某布政司百姓失了田地,恰又遇旱荒之年,于是流民群聚,生了动乱,频频围攻朝廷衙门和卫所。
楼阁老最后道:“民患迭起,何以消除?”[1]
宣读策问题目完毕,除执事官、受卷官、巡绰官等考官以外,文武百官纷纷退场,学子们来到殿前入座,准备答题。
时间为一日,日落为准,不得掌灯作答。
裴少淮坐在第一排居中位置,坐下的时候才得以借余光见到当朝天子。
只见圣上身着皮弁服,上是绛色交领大袖衣,下裳前后系有数条襞积,不怒自威。
当朝天子四十余岁,略一望去的时候觉得平易近人,可细品又能感受到隐隐的威慑——帝王之气不流于言表,而内敛于体。圣上不是新帝登基,也不是垂暮之年,他正处于恰恰好的年岁。
裴少淮怕再看下去会扰乱自己考试心绪,于是果决收回了目光,伏案沉思,准备作答。
诸不知他偷偷望向天子的时候,天子也早已注意到这个浑身透着文气的青年人,上下打量。
周遭学子似乎也心神未定,落笔声寥寥。
过了半个时辰之后,圣上退场,由执事官、巡绰官监考,气氛和缓了不少,笔墨落纸的沙沙声如春蚕食叶。
可裴少淮久久未能落笔。是因为没有思绪吗?非也。
其实从他听完题目开始,他心间就不由自主浮现了文章思路,但理智告诉他,这个思路太“直”了,未必能让读卷官、天子所喜。相反,他若是换一条思路去写,平稳发挥,再将以往一些独到的见解掺进去,也能得一篇上好的策问文章。
如此,借着会元的头衔,他便可争一争一甲三鼎,二甲前七保底。
案上卷子洁白无字,它会成为甚么模样全凭裴少淮手中的笔,裴少淮陷入沉思,他若只是为了小富即安,留京都入翰林,那么眼下他已经达成目标了,无需节外生枝。
可江南水莲池畔,他曾对邹阁老说过“将所学所思所悟,施之于民于国于天下”。
若做不到如此,岂对得起邹阁老的倾囊相授,又岂对得起自己的求学之道和后世之识?
这是他的立学之本。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MM豆 作品《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》第 95 章 第 95 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