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不是暴宋,二位在北边有探子,想必知道大明朝廷是如何治民的。”
长江到洞庭湖的大片区域,是去年才打下来的,朝廷选用官吏慎之又慎,就是为了用仁政取信于摩尼教徒。
黄佐、刘锐二人,其辖区紧挨着大明地盘,他们在安乡和华容都留有眼线,对大明的仁政知道得非常清楚。
普通百姓或许不明白,但黄佐、刘锐、周伦等人,怎么可能视而不见?
周伦愿意一个月后投降,就是觉得大明跟赵宋不同,麾下士卒变成百姓也有活路。如果换成南宋,他估计宁死也不降!
黄佐沉默不语,悄悄看向刘锐。
刘锐造反是日子过不下去,起义之后才信教,像他这种人非常多。
英宣问道:“你们觉得,这大楚能撑过今年吗?今年撑过去了,明年又如何呢?”
刘锐忧心忡忡。
由于行政系统有问题,大楚各州的情况非常复杂。
最初是在州、县、乡、村设立法坛,坛主一边宣教一边搞行政。收取赋税之后,少部分自留,大部分逐级上交供应军队。
由于连年作战,上级法坛催粮催得急,下级法坛就疯狂催粮。老百姓刚开始勒紧裤腰带,愿意为大楚军队上交粮食,可渐渐就发现这种日子没个头,开始有越多越多农民私藏粮食。
商贾那边也差不多,最初是驱逐商贾,啥都靠坛主调配。
但很快就玩不转了,各种物资调度不平衡,而且总是搞得拖延时日。于是又允许商贾存在,而且很多商人,其实就是义军头领们的亲属。
因为坛主经常和将领闹矛盾,去年冬天再次做出改变,洞庭湖周边区域实行军管。守将可以军政教一把抓!
像崇孝镇及周边农村,就是黄佐说了算,平时需要自筹大部分军粮,大楚朝廷每个季度才会调来一批。另外,还在前线搞全民皆兵,每个农民家庭都要出丁在闲时操练。
军粮平时还能凑合。
但现在属于战时,附近农民很多都被征召,聚集在崇孝寨里扎堆防御,对军粮的消耗必然成倍增加。
英宣问能否撑过今年,实际情况却是,如果大楚朝廷再不运粮来,崇孝寨的军粮最多还能撑一两个月!
“周伦那般忠义之辈都愿降”英宣没把话说完,因为说完了太伤人。
黄佐和刘锐对视一眼,随即都心虚扭头。
英宣又说:“只要二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