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不出口,因为只要对巩固王权有帮助,高丽国王肯定愿意跟两个姨妈生孩子。
朱铭说道:“郑先生可以畅想一下,高丽复为中国之土,大族与百姓皆沐王化。他们穿着汉家衣冠,他们读着汉家书籍,又是怎样的一番盛景?士子不但可以到开封来科举,甚至还有可能做大明宰相。”
郑知常开始幻想那个画面。
朱铭猛地来一句:“郑先生想在大明入阁拜相吗?”
此言说出,郑知常猛地呼吸急促。
自己这种小国官员,也有资格做大明宰相吗?
朱铭循循善诱:“阁下是炎黄子孙,又是状元出身,乃高丽第一才子。若是为大明建立功勋,为何不能在大明入阁拜相?或许数百年之后,平壤不但有箕子祠,还会建起阁下的庙祠。阁下能与箕子一起,被后世的平壤百姓祭拜。”
郑知常很想怒斥朱太子,说自己不是卖国求荣之辈,但这话涌到喉咙处又咽回去。
他甚至开始自己说服自己,他是箕子后裔,他是炎黄子孙,他读书习字学的也是中国文化。高丽国王只是蛮酋后代,近亲通婚不知礼仪,凭啥可以窃据国祚?
“大同江水何时尽,别泪年年添绿波,”朱铭吟诵郑知常的作品,“这两句写得真好啊,也只有炎黄子孙,能够写出如此美妙的诗句。”
郑知常局促不安,内心仿佛燃着一团火焰,他声音喑哑道:“小臣小臣还要再想想。”
朱铭说道:“郑先生的家人,我会勒令高丽送来。只要郑先生立下大功,十年之内保证先生能在大明入阁拜相!”
郑知常在整个半岛历史上,也是数一数二的才子。
只要他出面投效大明,必然可以拉拢许多平壤大族,以及无数的中低层读书人。这些家伙拥有本土影响力,再加上大明的军事实力,吞并蚕食高丽根本不需要大肆动兵。
内阁有七位成员,甚至可以增加到九位。
到时候让郑知常入阁,做一个纸糊阁老有何不可?这样既能兑现承诺,又可收高丽士人之心。
郑知常还在犹豫,或者说还在自我攻略。
朱铭笑道:“给你三天时候考虑。”
没有用到三天,郑知常回四方馆苦思一夜,第二日就来求见朱太子。
答应朱太子的要求,他就能拥有美好前途,还能救回自己的家人,家庭和事业全都不用担忧了。
当月,朱国祥派遣使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