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被追查出来的,就达到152万贯。这还不包括他的家人、亲戚和党羽的赃款。
大明开国十余年,物价已经降下来。
只有粮价、酒价,因为西北连年大旱而攀升。酒价是全国都在涨,粮价却是北方较高,南方属于稳中有升。
就拿杭州的平均粮价来举例,即便今年运了很多去北方赈灾,但每斤大米也只须5文钱就能买到(已换算为几百年后的市斤)。而且,杭州周边的乡村地区,米价比城内还更便宜。
如果按5文钱一斤来算,按今年的浮动银价来算,152万贯可以买3.53亿斤大米(现代市斤)。
具体值多少人民币,可以自己简单换算一下。
但这些钱真实的购买力,肯定比换算出的人民币更高。因为现代农业背景下的粮食,远远不如古代那么值钱。
顺便一提,大明的一贯钱,并不是固定的每贯1000文,而是每贯钱恒定为一两银子。根据银子和铜钱的浮动兑换比例,再来确定一贯相当于多少文,可以理解为银本位。
当然,朝廷会根据流通白银的多寡(市场银价),来确定第二年的铜钱铸造量,并以此来调节铜钱的币值。
现在的官方基础兑换比例,是1两银子1块银元1贯钱1000文。
偶尔能兑900文、1100文,但最近五年内,还没低于过800文,也没有高于过1200文。
这就催生出一群炒卖金银的,在金银价低的时候,用大明铜钱换取海外金银。又在金银价格高的时候,拿出储存的金银换成铜钱。
越来越多富商和豪绅,不再窖藏单一货币,加强了各类货币的流通性。
但整体还是偏向于通货紧缩,因为货币外流现象太严重。
周围这一圈国家,只有安南、大理和西辽自铸货币,其余国家和地区全部在用大明钱币。
大明的金银铜钱,在高丽、日本、南洋、东南亚、青藏高原、漠南漠北全都是硬通货。甚至在日本的平安京,已经出现大明宝钞的踪影。
每年大量货币外流,换成各类紧俏商品运回,其中也包括金银和铜锭。
若无海外金银铜持续流入,大明就快要喊撑不住了。
好在,还有西辽和印度地区做补充。这两個地方都使用金银币,而且以银币为主,可以通过贸易赚取他们的金银。他们再拿着大明货物,跑去更西方赚取金银。
历朝历代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