灭高丽之战,用不了多少军队。
三千野战军,五千驻防军,总兵力八千已经足够。
但征用了一些民间商船,都是常年跑高丽、日本贸易的。
辽宁文武在等待朝廷的命令时,虽然不敢擅自出动军队,却可以提前调动粮草。辽东各地的常平仓,粮食纷纷调往盖县,然后通过海船运到大同江北岸。
与此同时,大明军队也在往平壤集结。
这么明显的军队和粮草调动,不可能完全保密,很快就有高丽商贾把消息传回。
高丽西海道巡抚使白公美,吓得疯狂给军政府发信求援。
面对大明兵锋,首当其冲的是西海道。而西海道三州,分别是黄州、海州和杨州,这些破地名显然是借鉴中国。
杨州很远,都已经挨着汉江了。
黄州城却很近,距离平壤仅百余里。
郑仲夫把高丽中枢变成阁部院制,地方官职却懒得去改,而且特别古怪有意思。
省级别的行政区,沿用唐朝旧制为道。
早年跟宋朝一样,每个道都有转运使,后来不知为何却废置了,改为非常复古的“州牧”。
此外,还有巡抚使、廉访使等等。
道一级下面,还有知府、知州、县令,跟宋朝没啥区别。
“朝廷怎还不派来援军?”白公美焦急万分。
黄州知州郑世佑冷笑:“一群武人,忙着在开京争权夺利呢。他们不信任地方文官,估计还以为是假消息。怎么可能迅速派来援军?”
“如何应对?”白公美问。
郑世佑摇头:“不知。此间武事,得问辛都统。”
都统使辛稼说:“没有钱粮,将士们都在饿肚子呢。我怎么率兵打仗?”
负责管理西海道的州牧,由中枢官员兼任,目前窝在首都毫无实权。
西海道的实际长官根本没有,都被几个“使”给分权了,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巡抚使和都统使——可以理解为巡抚和总兵。
这位叫辛稼的都统,已经憋了一肚子怨气。
文官执政时粮饷不足,武将夺权还是粮饷不足。中枢朝廷已经迎来武人时代,但地方依旧由豪族把持。
对于地方武将而言,狗屁的武人时代,就他妈换汤不换药!
辛稼的意思很明显,想让他卖命打仗可以,赶紧让文官和豪族把粮草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