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人员看出一些东西了。
几百个算法包、程序包,再加上主框架的程序代码,包括输入端、输出端代码
加在一起,绝对是几个月的工作量。
“这都是最近做的?”
有个叫鲍贺星的研究员,忍不住开口问道。
罗勇军直接回怼了一句,“当然了,要不然还能之前就完成?没有项目,没经费谁愿意做这些。”
鲍贺星也知道问了个傻问题,他不在意的继续开口道,“整个程序是可以运行的吧?”
“这个电脑不行。”
张硕摇头,“最少要服务器级别,才能够做基础的调试。”
“那就先做报告吧。”
鲍贺星开口道。
刘烨是项目验收的直接负责人,但鲍贺星才是项目验收团队的核心人物,他是高能所计算中心的副主任,后续调试运行并分析实验模拟偏差也需要他的团队直接负责。
张硕站在讲台上,就开始讲解起算法的主框架,以及各部分程序和算法的功能。
他只是对程序进行讲解,并没有说明内在的逻辑原理。
那是研究报告的内容。
在听张硕的讲解过程中,鲍贺星的眼睛越来越亮,他是计算中心的研究员,计算机算法方向的专业人士。
只是简单的一听,他就明白为什么对方能这么快完成项目了。
对方可以说用最有效率的方式,把框架里的模块拆分成了功能性的算法和程序,也就是用最少的算法和程序,实现了想要的模块功能。
所以总计的算法程序分包只有不到三百个,即便再加上核心算法包,也只有三百多一点而已。
鲍贺星想一下就知道自己做不到。
他再向张硕的眼神,仿佛就是看一个计算机算法领域的超级天才。
实际上,张硕可没那么天才。
计算机算法可不是他的研究方向,之所以能把模块拆分的如此精湛,是因为他对整个程序了如指掌。
实验模拟分析是一个全新的研究。
当做一项全新的研究时,最开始往往会做的很复杂,换做是其他人,依靠同样的框架设计,分拆出的程序分包也会复杂几倍,甚至十几倍。
实现同样的功能,分拆的算法包更多,也就意味着会出现更多的bug,调试也会需要更多时间。
报告的主体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