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办法去修正了。
如果计算出现问题,就还需要继续研究,但短时间确定不了也只能各自返回了。
很多人私下里也说着张硕的计算分析水平,“那么一大堆内容,一个星期完成啊!我感觉给我一个月都完成不了。”
“那可不只是计算,还有分析,到现在,我也想不明白是怎么算出共振位置的!”
“没听周兵说吗?张硕每天分到的计算工作,半个多小时就算完了,而且他做的都是难度最高的内容的。”
“计算能力上,没见过再牛的了”
好多人都过来主动认识张硕,来航天二院工作的专家们,都是有些名气的计算数学专家,又或者是气动力、流体动力领域的专业学者,还有来自飞机设计所、从事航空发动机喷射动力研究的专家。
中途张硕也认识了不少人。
周兵也找过来和张硕说道,“我进去看了,他们说想从头到尾验算内容很难,好像说有些转换的地方看不太懂,后来决定只计算你说的位置。”
张硕思索着点头道,“有几个牵扯到方程计算转换的地方,用到了我最新的研究。”
他摇了摇头,“也不一定,可能是内容太多了吧。”
周兵竖起大拇指,“你一个星期的研究,按照他们的速度,想看明白也需要一个星期。”
火箭专家组确实没有从头到尾去研究手稿,而是专注于手稿中有关喷口位置的计算。
第二天上午,有个叫王志国的专家率先完成了计算,他忍不住兴奋的喊了一声,“周工!杜教授!”
“数据对上了,确实是出口锥位置出现了共振!”
他盯着电脑上重合的两条线,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惊喜之色,其他人顿时围了过去。
“对上了?”
“数据完全一致?确定吗?”
“张硕一个星期做的计算,这么精准吗?连偏差都没有?”
“我们这么多的专家、学者,一个星期做了那么多研究,他一个人就算出了问题”
“太离谱了吧?”
“这就是天才?”
一堆人叽叽喳喳的讨论着,很明显他们都松了一口气,数据能直接对上也就说明计算没有问题。
同时,也说明问题就出在出口锥上。
周永昌长长的呼出一口气,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张硕计算是正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