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,从海道逃难到登州的人不计其数,陶朗先按口授田,将强悍者编入军队,使社会秩序稳定如常。
朝廷议定三方布置之策后,从通(原北京通县)、津(即天津)、登莱(指登州、莱州)、朝鲜三个方向进取辽东,命他坐镇登莱作准备。
陶朗先积极配合实施,将追回的粮食用于造船,置备兵器。现在的登镇已有兵员三万、良马近万匹、艨舰两千艘、甲仗无数。
朱由校看过陶朗先的履历资料,觉得比王化贞强得太多。如果他能接旨行事,那是最好。
如果陶朗先拒接,那就只能先拿下,以后再择机重用。
而沈有容接任登镇总兵后,与陶朗先相处得不错,置兵经武都得到陶朗先的大力支持。从心里讲,他希望陶朗先能接旨,他也好做。
皇上绕过内阁下中旨,程序固然不对,可派出锦衣卫指挥使这个分量的官员,可见皇上的决绝,拒接圣旨的后果可想而知。
当然,不管陶朗先态度如何,沈有容已经按照圣旨指示,传下了将令,整个登镇兵马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跨海行动。
这就是当时文官和武将的区别,文官重风骨,也是死脑筋,不仅动不动就来个“臣不敢奉诏”,还以怂皇帝为乐。
怂得皇帝越生气越好,骂得越凶越棒,最好挨一顿廷杖,马上就士林赞誉、全国闻名,这廷杖挨得,美!
呵呵,挨上一顿屁股板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,还把这当成扬名立万、流传千古的好机会。这样的心态,也是没谁了。
最有意思的是嘉靖帝时,因为大礼仪之争,皇帝一次廷杖了一百多人。
嘿,你猜怎么着,事后出一名单,人数比实际上挨打的多不少啊,怎么个情况?
原来,很多人借此把亲朋好友的名字都添进去了。被皇帝打屁股,光宗耀祖啊。
正因为如此,明朝好几个皇帝对这般臭不要脸的文官也是无可奈何。
有时候,被骂得很惨也只能自我安慰:这丫的是故意的,想骗廷杖出大名,老子偏不打你,不让你如愿以偿。
没错,想挨打也不是那么容易滴。
所以,皇帝恨得牙根痒,还得忍气吞声。揍你一顿出气吧,反倒是有被戏耍的郁闷。
于是,明朝中后期的奇葩皇帝就比较多了。
正德皇帝彻底放飞了自我,嘉靖帝走上了漫漫的凡人修仙路,万历是惹不起还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