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般,征钱粮练乡兵的自然不少。
大义在此。吴廷翰也
不知道该怎么拒绝。
比起江南四府来说,无为州这里,仅仅是有惊无险。但是松江,上海,苏州一带,从去年开始,到今年倭寇反复出没。将江南一带搞得一踏糊涂,
而这个时候,倭寇之中,最大的几支,分别是王直,徐海,陈东,叶明。至于零星的海盗倭寇更是数不胜数,攻太平府这一支倭寇,根本不属于这些倭寇之一,不知道哪里来的零星倭寇逆流而上,在太平捞上一票。
而汤克宽,卢镗。俞大猷,等很多将领也在最近一两年崭露头角。只是,大明对倭寇作战。有很多的问题。
第一就是能战敢战的军队少,拿汤克宽来说,他本是徐州人,是世袭军户出身。已经做到副总兵了。结果在对倭寇作战时失利,降职为参将。他走了好像门路,才得到许可,他回老家募兵。于是从老家募兵数千,然后再打仗,虽然不能说没有打过败仗。最少再也没有因为打败仗降职了。
其实戚继光这种打败仗之后,想办法募兵再战的经历,是很多平倭将领这普遍经历。唯独他们的招募的士卒,没有戚继光能打而已。
而整个江南,能打仗也不过,数支军队。俞大猷的福建兵。汤克宽的两淮兵。卢镗的浙江兵。其他的都不能打。
第二问题,就是倭寇没有统一指挥。有利则聚集在一起,无利则一轰而散。这让平乱的将领很头疼。因为如果他们根本无从判断鞑子用兵想法。毕
竟鞑子大头目四五个,小头目无数。每一个人一个想法。怎么判断他们怎么打啊?
如果大明士卒多,各地都布防就行了。但奈何,整个江南能打的军队。加起来,也不过两三万而已。
防守北到海州,南至温台这么长的海岸线。怎么能没有疏漏了?
总之嘉靖三十二年,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之前并不是没有倭寇。但是下面官员都千方百计的往下压,盖盖子。以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速度,有些事情是能瞒过去的。
唯有报捷倒是很多。
其实内阁已经觉得江南局面不好了。无他,胜仗太多了。打了这么多胜仗。结果没有抓住一个有分量的匪首,而且看样子战事远远没有到结束的地步。上面早就在怀疑江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。这么多胜仗倒不是乱报,毕竟汤克宽,卢镗,俞大猷还是能战的。只是下面官员将所有败仗都一笔勾销了。才显示出这样的情况,胜战一直打,但是越打战事越大。
作为吴家一员,并且是家族之中地位最高的一位,他要为吴家着想。但是作为大明官员,吴廷翰内心之中也要想着朝廷,想着大明。
吴廷翰知道,即便他吴家交了银子,无为州知州,也不可能将钱财花在吴家身上,更多是维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