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勋不是说杜恪有计划进入电池行业吗,我刚才忽然就想到,如何把电子流理论应用到电池领域,是不是就完美解决了能量守恒问题?充电、放电,这不就是电池的工作原理吗,如果真弄出电子流电池,按照这个设想的结果,恐怕锂电池要作古了。”
“老邓的想法有道理,但是你考虑过没有,制约电子流的条件太多,如何稳定维持恐怕就是巨大难题。”
“有困哪就克服,杜恪的力学平衡没出来,我们怕是连电子流都觉得是空想,现在呢,这篇论文一出,电子流就不是设想而是事实了。”
“你们想过没有,若是电子流理论真的实际应用出来,杜恪的成就,怕是不比曹原差了吧?”一名编委忽然说道,这话迅速引起大家的一阵躁动。
不少编委,包括审理化学方向的编委,都参与进来,想要反驳。
要知道,曹原可是夏科大新生代科研领军人物,也是夏科大老师们心目中的骄傲。这位天才14岁考进夏科大少年班,18岁进入麻省理工读博,22岁时在《自然》发表论文,研究成果魔角石墨烯甚至登上《自然》封面。很多人都相信,等曹原成长起来,获得诺贝尔奖也并非不可能。
“跟曹原比……这个……”一名编委反驳的话说出口,忽然又咽进肚子里。
然后就是一阵沉默。
因为在座各位都是学术圈的成功人士,要么是夏科大的教授,要么是年轻有为的潜力学者,眼光自然不能说差。曹原发现赋予石墨烯超导能力的“魔角”,开启了非常规的超导材料研究,并且四次在《自然》发表论文,足以证明曹原的研究成果价值非凡。
然而杜恪的论文确实很单薄,比起科技前沿的石墨烯超导,这个电子流理论就像是水变氢一样,显得有点陈旧过时。
但是一旦实现的话,电子流理论代表的,同样是一片广阔的新能源领域,比起石墨烯超导代表的新能源,甚至可以说更加广阔。而且最关键的是,魔角石墨烯从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,需要在零下271摄氏度条件下,远没有商业化可能性,只是开启了超导研究方向的另一扇大门。
让人们了解到,原来不一定要从化合物中寻找超导材料,还能从其它方面去寻找。
这时候陈旸主编笑道:“都沉默干什么,室温超导一时半会研究不出来,电子流电池,看样子也一时半会研究不出来,未来是什么样子,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对吧。等杜恪来了,我们一起问问他,或许以后我们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