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该落下。”
哪怕是用抄的也好,好歹也多抄些儒家经典。
如今世道那么乱,比之孔子所在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不遑多让,仗固然是要打的,文教之事也不能落下!
若是不能将礼乐教化捡起来,便是统一了天下,又如何将它治理好?
见荀脸上带着几分急切,曹操笑着说道:“你与崔琰他们商量商量,看他们要不要选几本书出来印刷。”
荀点头。
崔琰出身清河崔氏,又是曹丕老师,向来得曹操看重。
荀走后,曹操读起了许都那边的来信。
写信的人是个老熟人,郗虑。
郗虑在信中写孔融对曹操多有不满,经常聚众议论朝政,最近更是时不时讽刺曹操几句。
这也不是孔融头一回干这种事,以前曹操出征他就经常泼冷水,不是说“对方人这么多咱打不赢的吧”就是说“名不正言不顺这仗肯定不好打”,曹操读完信后冷哼一声,对孔融这家伙不是很满意。
当然,曹操也知道郗虑与孔融有点矛盾,这些话未必能尽信。
郗虑是北海郑玄的学生,而孔融当过北海郡守,对郑玄十分敬重。郑玄把独子派去给孔融打下手,结果孔融被黄巾军围攻,郑玄儿子去解救,最后孔融没事,郑玄儿子反而死了!
照理说有这么一重关系在,郗虑与孔融应该交情不错才对。偏偏有次献帝与两人坐一起聊天,献帝问他们觉得对方怎么样,孔融便借用他祖先孔子的一句话来回答:“可与适道,未可与权。”
孔子的原句是这样的: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;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;可与立,未可与权。
这是孔子认为的四种境界:共学、适道、立道、权变。
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跟你一起共同学习道理的,不可以一起去干实事;可以跟你一起去干实事的,不一定可以一起把事情干成;可以跟你一起把事情干成的,不一定能权衡变通、从容应对各种变故!
再简单点来说,就是孔融觉得郗虑在第二层,到不了第四层!
俗称“这家伙不太行”。
郗虑听了顿时就来气了,当场冷笑一声,说你老孔在北海郡干一把手的时候啥事没干成,百姓流离失所,政令根本发不出去,你难道就到了第四层?!
两个人当着献帝的面就吵了起来,相互揭短揭得叫人叹为观止。
这事曹操还居中调停过。
至于效果怎么样,看这信就知道了,至少郗虑没接受调解!
孔融的话,曹操估计也没有,毕竟这家伙估计对他满肚子不满。
只是孔融乃是孔家子弟,孔子的二十世孙,在文人之中威望颇高。这些读书人一个两个不干正事,没事就爱凑一起谈天论地,说起话来肆无忌惮,你要是没个好由头就直接诛杀他们,其他人能骂到你遗臭万年!
曹操揉揉太阳穴,觉得脑袋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