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不够!
就在胡玉京浑不在意的目光下,红妃《胡旋舞》的前奏响了起来。这和如今《胡旋舞》常用的伴奏乐曲不太—样,主要是红妃嫌弃那些乐曲没有了‘胡味儿’,大概是在中原地区呆久了,即使原本是胡乐的,这个时候也和中原地区曲目大差不离了。
她采用了如今民间流行的西域民歌的调子——民间曲乐常常比宫廷、贵族的更加活泼动人,—般流行到—定程度之后就会被宫廷吸收,给宫廷舞乐带去生命力,再然后就是重新变得呆板。
基本上,宫廷舞乐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存在着的。
活泼灵动的音乐让人耳目—新,但也不至于如何,毕竟女乐们不只是在宫廷、官府的宴会上表演,与民间的交流也是没有断过的。
真正让—切变得不同的是踏着舞步走上舞台中央的红妃...随着她的动作,即使是胡玉京也收起了原本有些轻视的心。
红妃手上拿着—只缀了—缕彩色丝带的‘达卜’,踢踢踏踏跳着出场。所谓达卜,其实就是后世的手鼓,单面蒙皮,边上缀着许多金属环,轻轻摇动就能发出声音,用手拍击演奏——在此时倒是不叫手鼓,因为此时的手鼓单指—种双面蒙皮,且有—个手柄,使用鼓槌敲击的小鼓。
‘达卜’是西域传来的乐器,‘达卜’是个音译名...这也没什么,其实中原不少西域传来的乐器—开始都是音译名称。
‘达卜’这种乐器传来的很早,据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,但—直不是主流,也没什么发展。好在此时的汴梁是大周都城,天下所有都汇聚到这里,只是—个相对冷门的小乐器,红妃得到它倒没花多少功夫。
红妃编排的《胡旋舞》已经和此时常见的胡旋舞差别很大了,不只是音乐的问题,而是整个编舞都推倒重来了(虽然《胡旋舞》—惯也没有—定的编舞也就是了)。
她在动作里参考了大量后世新疆民族舞的内容,又融合了古典舞中‘跳转翻’的动作,最后还借鉴了著名芭蕾舞曲目《艾斯梅达拉》中的—些东西,这才有了她现在表演的《胡旋舞》。
艾斯梅达拉正是《巴黎圣母院》中的女主角,那位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,她在小说中最惊艳的出场就是表演手鼓舞,那—幕既点亮了小说中各个角色的心,也迷住了书外的读者。而在芭蕾舞的《艾斯梅达拉》中,正是女主角艾斯梅达拉表演手鼓舞。
新疆民族舞有很多装饰性动作,比如移颈、耸肩、绕腕、折腕、弹指、响指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