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莫里康内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一部意大利电影谱写的曲子,再比如约翰威廉姆斯为《希特勒的名单》创作了主题曲,而他这一生创作的曲子无数,更被后面的影视剧反复致敬。
程樾说:“当然,这些例子你比我清楚。如果你愿意,也有精力,这几个片子的后期配乐我会尽量去谈,也不用你消耗自己的作品。”
这一次,邵北川又沉默了许久。
程樾等了他一会儿,又说道:“我明白你在挣扎什么。这几个本子成色一般,用前人的作品,它们配不上,可是不用,就需要你去创作,这又违背了你的初衷。有坚持的音乐人作曲,都是有感而发,对自己的作品负责,交行货是在迫不得已,为了生存的情况下才做的选择。”
“我知道你不愁钱,你在意大利有名有利,可是你总要回来的。除非你已经决定了一辈子都留在那边,追求你的艺术,否则你就要提前考虑回国后的发展。接国内的地气,就是迫不得已,而不得不做的选择。”
直到程樾话落,邵北川终于开口:“听你的意思,公司对我未来已经有了全盘计划。”
他的语气很淡,甚至听不出情绪。
程樾也尽量以公事公办的口吻说:“想要通过一首曲子一鸣惊人,这概率太低,而且还要和影视剧的命运绑定。大片导演成功率会高一些,但他们用的都是大师级音乐人,都有自己的御用班底,我这里只能尽量铺路。但说实话,要想谈判成功,也需要你在国内的知名度和认可被打开,那在前期就只有以量取胜,先走商业路线。很多音乐人都是这样熬出来的,就好像黄霑、胡伟立。若是一味的曲高和寡,这条路会很危险。”
通过影视剧打开音乐的知名度,不仅在上个世纪通用,在当下更是一条“捷径”。
音乐圈融入了大量资本,能被人广泛传唱的新歌越来越少,听众们记住的仍是过去的老歌,偶尔蹦出来几首知名的歌曲,还是通过影视剧和选秀节目出来的。
也就是说,一首歌若单单只靠传统音乐渠道出发,此路很难走通。
而现实是,樾心若想以邵北川眼下的这点名气,去和更有希望出头的大制作谈判,根本没有赢面,公司能拿到的资源还仅限于量产剧,后面的事不仅需要熬资历,熬年头,还要拼运气。
这天晚上,程樾和邵北川聊了很久,几乎都是程樾在说,而邵北川在听,他甚至很少提出反对意见,也没有高谈自己的坚持。
可恰恰就是他这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