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率部跨海抄袭,于小黑山下的大路列阵阻敌,肯定也是杀得血流成河,尸横遍野,才迫使建虏不得不转走它路,倚仗骑兵的速度,狼狈逃窜。
至于毛文龙,在亲兵的重重保护下,功劳自然不大。
“郭大靖和李维鸾晋升参将,朕准了。”崇祯看似慷慨,说道:“我大明还是有能征惯战的猛将,朕心甚慰。”
王承恩笑着凑趣道:“皇爷英明,赏罚分明,将士定竭忠报效。”
崇祯抿嘴而笑,颇为受用,觉得正是自己的英明,登基不久,便连获大捷。
只是辽西却不成样子,锦州等城竟然不战而弃,丧土失地,令人痛恨。
王之臣不堪用,首辅韩爌推荐了袁崇焕,有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光采,崇祯已经决定召回这位文官兼名将。
至于东江镇,粮饷已经恢复,斩获人头的赏功银也会发放,毛文龙叙功三级,报上来晋升的将官也都批准,还各有赏赐,算是对得起他们了。
作为臣子,作为官兵,平叛灭寇本就是应尽之责,应该应分的事情。
是的,封建君主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想法。
按照民间俗话:给你是人情,不给是本分。挑拣、索要,都不是身为臣子能做的。
雷霆雨露皆是君恩,赏你、罚你,都得感恩戴德。就是杀了你,也不得有怨言。
而对于崇祯来说,臣子的忠诚是最重要的。抵御建虏、扶危济难的能臣干将,如果在忠诚上打了折扣,也不是他所需要的。
从这一出发点,毛文龙在他心目中的印象不会有太大的改变,哪怕是打了大胜仗,斩获了前所未有的首级数量。
桀骜不驯、跋扈难制,这已经是崇祯给毛文龙下的结论。除非毛文龙肯接受文官监军,象其他大明武将一样,在文官面前低声下气,如同奴仆下人。
重文轻武,以文抑武,在明朝中后期,已经形成了病态的扭曲。
文官集团上有朝廷大学士,下有地方巡抚,势力在全国滋生膨胀,武将的地位则是一落千丈。
别看有些武将品级高,但在品级低的文官面前都要低头哈腰,曲意逢迎。
而武将浴血厮杀立下的战功,在文官眼中只是匹夫之勇。不仅在精神上藐视武将,实际指挥中,文官也是频频掣肘、横加指责。
可皇帝就对文官放心,对武将猜忌,特别是能节制一方的武将,就更让他猜忌怀疑,唯恐其割据自雄,甚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