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金州初定,忙完春耕后,官府便在郭大靖的建议下,组织军民展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,包括道路、沟渠等等。
要知道,在明朝中后期,辽南四卫物产丰富,“并称沃饶,乃辽阳第一膏地,我之粮草全屯在此”。
在建虏叛明前,整个辽东的物资,差不多“皆取给金复海盖之间”。
也就是说,辽南四卫有着发展生产的得天独厚的条件,以及比较牢固的基础。
如此综合的因素,才使金州获得了今年的农业大丰收。尽管在郭大靖看来,这样的产量与后世相比,已是最低。
小冰河期的灾害影响,肯定是有的。
但通过种植耐寒耐旱、生长期短的农作物,以及水利设施的作用,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,进行抵抗和补救。
但这些抵抗天灾的办法和手段,建虏却一样也没有。
既不兴修水利沟渠,又没有良种,靠天吃饭,明年是个什么收成,基本上就可以确定。
而且,冬季建虏要来进攻,如果无功而返,白白消耗了粮草物资,甚至会使大饥荒出现得更快更早。
周庆和马民呆呆地看着郭大靖,直到他讲完,半晌才缓醒过来,互相对视一眼,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。
是真的难以置信,虽然郭大靖已经在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,也把小冰河期用别的辞汇来代替。
结论是勿庸置疑的,这是自然的规律,谁也改变不了。就象太阳从东面升起,从西面落下,简单重复却又永恒。
小冰河期的高峰将持续十几年,直到崇祯自挂东南枝后,才逐渐减弱。这是巧合,还是必然?
郭大靖不用深究,他只知道建虏在大灾害期间也一样的难过。而大明在大灾害中倒下,建虏却靠着数次抄掠中原,撑了过去。
只要不使建虏有大肆抢掠的机会,建虏或是因经济危机而崩溃,或是在疲于应付中实力大减。
就这么简单,只要能和建虏展开对耗,就差不多能不战而胜。
“袁崇焕在与建虏议和。”周庆的脑子似乎回复了正常运转,皱着眉头问道:“如果成功……”
“怎么会成功,又怎么能成功?”郭大靖一哂,说道:“袁崇焕被皇太极玩弄于股掌之间尚不自知,皆因他不懂,战争得不到的东西,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。”
“况且,能战方能和。否则,谁会与你和谈?”郭大靖又带着鄙夷的神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