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该从哪里多征些,又该从哪里节省些呢?
辽饷三次加派,合计加征银两四百八十多万两。其中扣除北直隶和地方其他用途,尚余三百万两不到。而山海关一地,即年需支银四百万两。
再加上关外诸城的驻军花费,辽东战事使得朝廷财政的负担极重。
而那些赞成和支持关宁锦防线的官员,要么是不太懂经济,要么就是别有用心,想从中捞一笔。
当然,也不是没有明白人看透其中的严重弊端,并做出了悲观的预判。
比如户部尚书毕自严,便说过:“即令东奴恋栈长伏穴中,不向西遗一矢,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。”
这话说得很明白,就是建虏老老实实地呆在辽东,不发动进攻。维持辽西的城池和十数万驻军,也将拖垮大明的财政。
没错,不是泱泱大明拖垮建虏,而是耗不过建虏。虽然并不是十分准确,但也有几分道理。
毕自严是在万历年间说这话的,当时他是特设户部侍郎,兼右佥都御使,出督辽饷。
当时,支撑辽东明军的粮饷,是从登、莱海运到娘娘宫登陆,然后陆运到广宁等地。
其中光是运费,每一石军粮便费一金。因此,他对明末财政难以长期支撑辽东战事的感触最深。
大明地大物博,人口亿兆,却耗不过只有一隅之地、生产方式落后的建虏,着实令人感到难以置信。
其实,不是大明与建虏拼不起消耗,而是这有一个前提的。
如果敌我双方都静止,那大明只凭体量和封锁就能拖死建虏。
可要是老让建虏能够抢劫得逞,比如广宁战败,以及宁远大捷,都让建虏收获颇丰,增加了对耗的资本,那就两说了。
而且,锦州、大凌河、宁远等地的驻军,就是干吃饭,没有屯田自给的能力。这一点也很关键,也是和东江镇最大的区别。
也就是说,关宁锦防线只是向外延伸的一个个城池据点,并不具备把建虏挡住的能力。
建虏可以从锦州城绕过,或是从大凌河城绕过,直接打到宁远城下。而守军只会龟缩城中,不敢出城与建虏作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