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炮,便能使火炮的重量大大减轻。
郭大靖对此也有些无奈,只能是依赖工匠们不断地实验,以达到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。
但他也不是很着急,依靠着现在的火器装备,已经领先建奴太多。只要能够扬长避短,稳扎稳打,建奴已经难以对东江军造成太大的威胁。
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东江镇在人口、兵力、财政资源等方面,都需要发展壮大。
平辽不是与建奴打得两败俱伤,而是占一地发展一地,在综合实力上也要增长一截。
这也就是郭大靖不提出什么几年平辽的豪言壮语,打得青壮男人都所剩无几,打得遍地焦土,打得到处都是丧失亲人、生活凄苦的百姓,有意思吗?
“又有船进港了!”张焘放下望远镜,说道:“好象是从山东回来的?”
郭大靖也举起了望远镜,仔细观察之后,说道:“没错,是从山东采购物资的船只。”
袁崇焕只能禁登莱的海,却不知道郭大靖早已在青岛有所经营,一样能采购到所需的物资。
当然,历史上东江镇从山东采购的主要是粮食,现在则大不相同。
毕竟,去年大丰收,再加上更便宜的南方、海外粮食,在山东购粮没有什么价格优势,就是路程短而已。
勤王行动使得东江镇加大了对京畿地区的谍探派遣,但山东的眼线也在增加和扩展,主要是交给了吴九成,广鹿岛的老人。
着重于北直隶和山东,郭大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,那就是促使辽民返乡,建设辽东,发展辽东。
而这两个地方,是辽东战乱后,逃难的辽民最多的,离着辽东又近。只要官府不阻拦,只要东江镇能继续胜利,辽民就会有返乡的安全感。
特别是山东和北直隶也会闹灾,什么水灾旱灾,受到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留在山东的辽民百姓。
甚至于,不是灾民,但生活困苦,无地耕种的人,在大明还不到处都有。
关键是与建奴的战争,以及对东江军是否有信心保护他们的安全的考虑。
如果是朝廷倡导,那自然事半功倍。可在郭大靖想来,也只能是靠自己实打实的战绩,不断收复的辽东土地,来向百姓们证明。
希望勤王行动之后,朝廷能够允许东江镇在北直隶和山东,或者是大明各地招收移民。
郭大靖这样想着,和张焘闲聊着,结伴走下了山。
…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