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虏分析得很到位,郭大靖也早有预防措施,与建虏决战只靠东江军。所谓的友军,不添乱就是最好了。
皇太极缓缓说道:“东江军袭取遵化,必然是想着倚城而战,发挥其防御的优势。而我军不仅要安然退出边墙,还要把缴获的粮食物资也运回去。”
说着,他拍了拍桌案上的地图,朗声道:“既如此,我军便原路回师,横扫所有敢于阻挡我们的障碍。”
利用劫掠来渡过大饥荒,本来就是皇太极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。
现在,尽管后路被断,但皇太极还是有信心,凭着高昂的士气,能够打通道路回师。
对于遵化的失守,皇太极之前其实也想过这种可能。
毕竟,那里只留了五百披甲兵、三百无甲兵,兵力十分薄弱。可惜,建州勇士的凶悍,范文程的智谋,也不能保遵化不失。
在皇太极看来,这也是一个意外。东江军竟然能够跨海远袭,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。
就凭万余人马,就能阻挡住我军归师的通路吗?
皇太极对于东江军确实有忌惮,但还不到望风而逃的地步。甚至于,对阿巴亥等人的说法也有那么点赞同,认为是一次打击东江军的机会。
东江军靠的什么屡次取胜,火器犀利是最重要的,特别是红夷大炮,以及那种射程更远的火炮。
跨海远袭不会携带笨重火炮,或者是只有少量随行,这就等于让东江军的战力降低了一半。
再有一点,东江军没有太多的时间构筑坚固的工事。在旅顺堡、南关的挫败,与东江军的完备工事也有很大关系。
皇太极的目光移注到地图上,与郭大靖所分析判断的一样,他也在权衡利弊。终于,他还是下定了决心,沿着原路班师。
这是最能达成此次行动的战略目的的选择,绕路出古北口,只是军队还好。可粮草物资呢,人口牲畜呢,金银财帛呢,不运回辽东,怎么渡过大饥荒?
其实,皇太极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。
他哪里知道,严格地说,郭大靖已经惦记了数年之久,做了力所能及的所有准备,可以说是蓄谋已久,就憋着在这一次重创,甚至是打垮建虏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