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随后便是啧啧称赞,对沈硕庆父子忠于大明的精神甚为赞赏。
沈硕庆执礼极恭,猜想这是郭大靖有意为之,给其一个结交大明内官的机会,为日后沈家在朝鲜的行动铺路。
这么想也不算错,尽管郭大靖对于朝鲜王室的废立并不太注重,但顺水人情不送白不送。
方正化也赞了两句,便开口说道:“遵化城池已是浇冰加固,从远处看,便如顶盔贯甲。曹公公未进城便赞不绝口,现下能否登城近观?”
郭大靖笑着说道:“这有何不可?末将东施效颦,正要曹公公、方公公指点呢!”
说完,郭大靖便请曹化淳和方正化出了巡抚衙门,登城巡视。
城墙已经冻了一层冰,阳光照射下,确实象披了层闪光的盔甲。
其实,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很有限。建虏又不是用炮轰城,也不是用手脚爬墙,用云梯、塔车之类的器械,影响并不是很大。
但曹化淳和方正化却很是惊叹,一看就是没有什么实战经验。郭大靖也顺水推舟,特意把沈硕庆的建议说了出来,又给沈硕庆的脸上添了不少光彩。
“遵化作为京师门户,难道城防竟然没有火炮?”曹化淳还真看出了点问题,疑惑地问了出来。
别说遵化,就是其它城池,多少也有几门火炮。只不过,都是老式的,威力不大,射程也不远。
“建虏急于撤退,多半会猛攻横亘于官道的阵地。”郭大靖解释道:“所以,末将把火炮都集中起来,准备予建虏以迎头痛击。”
方正化说道:“郭将军,你率所部跨海勤王,想必也没有携带多少重武器吧?”
郭大靖点了点头,说道:“方公公所言极是。我军只携带了几十门轻型佛朗机炮,要摧毁建虏的楯车,还有些吃力。”
曹化淳明白了,说道:“原来如此。集中了遵化城上的火炮,应该足以抵挡建虏的进攻了吧?”
“曹公公放心。”郭大靖颇为自信地说道:“就算没有火炮,我军也不惧建虏。”
曹化淳露出赞赏之色,说道:“郭将军身经百战,未尝败绩,杂家自然是放心的。”
停顿了一下,他又接着说道:“兵书有云:归师勿遏。郭将军一定要谨慎小心,不要轻敌啊!”
生搬硬套,只是读过兵书,便敢称“知兵”?
由此可见太监领军的效果,定然不是很好。若是虚心放权,军中有得力将领还好说。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