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五千人马在辽东牵制建虏,连山关要驻兵,鸦鹘关要守卫,建虏便要抽调出差不多同等的兵力。
即便如此,凭建虏的人口和兵力,占据的地盘也太大了。辽沈既是核心,也相当于头。而建州卫则相当于尾,头尾距离很长,难以兼顾。
从郭大靖的角度,倒是希望建虏还死捂着已经占据的地盘,疲于奔命地招架越来越强大的东江军的攻袭。
如果建虏在实力犹存的情况下,比如现在,突然放弃辽沈,退回到建州卫,或是更北的地方,反倒会让郭大靖十分地为难。
辽沈作为平辽的标志,建虏弃守,东江军肯定会收复占领。还有辽东地区,你占不占,守不守?
那样的话,形势就有些翻转过来。凭东江军的兵力,处处驻守,还能有多少机动兵力继续攻击建虏?
不仅再无力进攻,反倒是因为地盘大了,兵力分散了,要防备建虏的突袭。
尽管有这样的考虑,但郭大靖并不认为建虏会有这样大胆的行动。
且不说多尔衮有没有这样的魄力,来自内部的反对和阻力,也使其难以做出决定。
已经享到了福,谁还想回到那荒僻苦寒之地;住惯了宽敞大宅,谁又会再去住低矮的小趴房?
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!用这句俗话,就能很好地表现出建虏目前的心态。
郭大靖赶到镇江后,一边派人去义州送信儿,一边检查巡视,察看参战部队的准备情况。
毛承禄终于捞到了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,急迫的心情并不掩饰。换而言之,这也是强烈的求战欲,是任何有上进心的主帅所希望的。
“末将见过郭帅。”毛承禄执礼甚恭,完全没有轻视在资历、年龄等方面都不如自己的郭大靖。
郭大靖抬手虚扶了一下,笑着说道:“郭某粗粗看了一下,毛将军的准备十分充分,也练得好兵,令人钦佩。”
毛承禄笑了笑,谦逊道:“郭帅过奖了,比之左协,我部还是有些差距。”
郭大靖摇了摇头,说道:“若说差距,某看也就是在精神意志上。这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在实战中磨砺。”
毛承禄想了想,点头道:“郭帅所言甚是。我部欠缺的也真就是实战经验,对建虏作战没有左协那般必胜的信心。”
从畏敌怯战,到敌人也不过如此的心理,只能在实战中通过一次次的胜利来形成和巩固,并没有取巧的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