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这书算一算成本,排除掉孔融自掏腰包的人工费之外,大概也就十钱一本,竟然同陆悬鱼当年在雒阳买到的一册饼子差不多。
先是剧城的市廛,而后渐渐流向北海东莱各郡县,再然后则是琅琊、东海、下邳、淮阴、广陵——
直到从械斗中短暂平复下来的老村长辗转托人,花了百钱买到了一本,立刻如获至宝地带回村中。
于是上徐村除了需要男丁轮班站岗,妇人轮班做饭提防下徐村的挑衅之外,又多了一项日程:他们每天都要拿出半个时辰,听一听族里那位最有学问,识字最多的长辈讲农。
什么样的农作物,该怎么种,种在什么地方,不同的土壤需要怎样不同的栽种时间,灌溉频率,肥怎么积比较好,又该拿来肥什么田,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
刚开始这些老农是有点不服气的,这书是谁写的?是大儒?大儒会种地吗?大儒能将韭菜和麦苗分清吗?他写他的经书去不好吗?写个什么农书,指导谁呢?
但渐渐听下去,这些长年累月待在田里的人就渐渐服气了。
书里有些内容是他们所知道,有些却是他们闻所未闻的,还有一些是他们见到了,就要慌慌张张地杀猪宰羊去祭拜某一尊他们也说不清楚的神祇,除此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的。
嗨,这书写的,豆贱之时,还可以种豆肥田?
这个犁,这个犁怎么还是弯的?掉头很容易?!叔不是木匠吗?!快安排做一个!
沟灌和畦灌都是什么玩意儿?
以往听说过“翻车”,原来是这么个东西!那它到底是如何刮水上岸的?
藏起来藏起来!这书咱们可得藏起来!千万不能让下徐村那群牲口知道!
我知道咱们这里的水够用了!就不乐意让他们知道!
这书是谁写的?咱们给他也立个像吧,开春时拜一拜!这不比那个不打雷的小陆将军灵验多了?
凡是阀阅世家,都有本事将自己的学识品行慢慢吹到天南海北,人尽皆知,就像陈寔遇了贼,赶紧给儿孙们叫来,造了一个新典“梁上君子”,而那个贼也极其配合,不仅跳下房梁请罪,还跟着这典故一起流传了几千年。
但黔首们就没这个本事了,他们想知道点新鲜事总是很不容易的,想知道些关于农业的新发明,新创造,就更不容易了,就像“翻车”这种最初的水车是汉灵帝时就有的,但直至现在,这些老农才终于通过图谱看明白它是怎么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