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。
于是后来的帝皇“舜”,也就命令大禹治水。
为了治理九州的洪水,大禹深入九州各地,查找水患起源的原因。
同时。
他也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。
最后。
他总结出了。
其实治水,堵不如疏。
九州之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,光靠堵,只能拦得住一时,拦不住长久。
而且水一大,堵也没用,甚至还又会引发大洪水。
如果将水通过一定的方法疏通,让水流向大海,那就成功了。
接着。
为了找到疏通的办法,大禹又是深入九州各处。
据说,有三次他在治水的时候路过自己的家门。
并且在家门口处,大禹还听到他刚出生儿子的声音。
可因为治水实在是太重要了,他也没有时间到自己家里看一看。
这叫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。
而正是由于大禹这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,大禹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才学,终于治水成功。
原本泛滥的河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。
原本被河水侵入的土地,变成了粮田。
原本咆哮的水流,也成为了老百姓以此为生的母亲河。
这个故事非常传神,众人又是听得如痴如尊。
“大禹治水,好像大禹是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?”
“远古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,看来古人的智商绝对不输于现代人。”
“那必需的,就像都江堰,现代人能想到吗?”
“感觉好像都江堰的设计方案,也是采用疏通的方式。”
对此。
陈凡也是点头:“是的,都江堰的设计方案,其实也是疏。”
且不管鱼嘴,宝瓶口,以及飞沙堰……他都没有采用堵的方式。
鱼嘴是将岷江一分为二,这是疏。
宝瓶口是将急流的江水缓下来,并与飞沙堰结合汇入到主河流,这同样也是疏。
如果真采用堵。
可能水小的时候没事,可一但暴发了特大洪水,任何的防堵工程也都会完蛋。
不过。
就在这时,又有一位粉丝关心的问道:“凡哥,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。”
“什么问题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天下第一白 作品《我,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》第247章:突发,百年一遇的大洪水……(求订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