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拙道:“成昆不是无智之人,他想要覆灭明教,甚至不惜为此害的你这位爱徒家破人亡。
那他自然也不会舍弃明教最大的敌人。
毕竟敌人的敌人,便是朋友。他们天然便有合作的基础。”
“明教最大的敌人……朝廷?你是说他投靠了元末朝廷?”谢逊目光一转,猛然说道。
董拙点头道:“不错,他早已投靠了元末朝廷,并得到朝廷的重用,但具体被安置在什么地方,就非本王所能知道了。”
其实董拙清楚,如果剧情不出现变化,成昆极有可能是在汝南王府中。
但此事就不足为谢逊道也了。
毕竟他跟谢逊长篇大论的说这些隐秘,可不是闲的没事做,故意来这装比。
他是为了引导谢逊去跟整个元末朝廷为敌。
元末国内,此时已是义军四起,但这些义军还远为发展起来。
尤其因为很多义军背后都有明教背景,都受明教控制。
但明教却因为教主失踪四分五裂。
这导致义军各自为政,无法形成合力。
阳顶天临死前留下遗命,让谢逊暂代明教教主之位,统领教务。
所以他是整合明教和明教义军的最佳人选。
但谢逊沉迷于寻找成昆报仇,根本无心教务,便是拿出阳顶天的遗命,也未必能够奏效。
可若能将谢逊的仇恨对象,引导到整个元末朝廷身上。
那即便没有阳顶天的遗命,谢逊也必然返回明教,依靠明教和明教义军的力量,来报仇雪恨。
反之,若是告知谢逊,成昆在汝阳王府。
那他很可能会将打击对象局限在汝南王府身上,不会调动明教和明教义军的主要力量。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!
大争之世,不仅要强大自己,更要削弱别人。
东汉元末两国相邻,任何一国陷入乱局,都会造成对方趁虚而入。
如今东汉国已是战乱四起,那就不能让元末国太轻松。
按照正常情况,元末国至少要到十几年后,国内义军才能与朝廷正面抗衡。
而在此之前,元末朝廷不仅可以压制国内义军,甚至还有余力介入他国事务。
若是元末出兵东汉,以东汉国的利益,来转移国内矛盾,那对董拙可绝不是好事。
所以董拙才会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