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赞美范蠡。
范蠡助勾践完成灭吴大业,不拘于名利,功成身退,挟美纵情于山水间,如果说诸葛亮是以鞠躬尽瘁,死而后己的悲剧收场,范蠡则享有忠以为国,智以保身的美名,又自由不羁,完美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政治抱负与道德理想。
《道德经》有言:万物作焉而不为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,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范蠡无从哪方面,都契合道家和儒家的丰满形象。
随即王宵认真检查草稿,主要是别字和避讳,如有修改处,先在草稿上注明,再腾往试卷。
再三检查,确认无误,才一字一字的抄写起来。
自开考起,每一时辰擂鼓一通,当王宵腾抄完毕之时,第二通鼓刚过,大概用时两个时辰多一点,天色也接近了正午。
搁现代,是连考四个小时,这还是最基本的童生试,难怪说考场如战场,身体弱一点的坚持不到最后,什么考到半途昏死过去,考的吐血,都是寻常事。
王宵纵然有了真气,通过五音读书法灵慧渐长,却仍是身心俱疲,放下笔,双手撑着案面,调整呼吸恢复精力,等着试卷自然晾干。
现在不是不能交卷,而是墨迹未干,万一交上去花了,哭都来不及,外面还飘着雨丝,干的慢,只能慢慢等。
好一会儿,困倦感渐消,王宵又观察别的考生,有人眉心紧拧,面现挣扎,也有人拧拧巴巴,半晌落不下笔。
少倾,确认试卷已经干透,王宵举起了手!
“何事?”
监考的吏员过来问道。
“交卷!”
王宵淡淡道。
“哦?”
吏员诧异的看了眼王宵,便道:“汝可自去,匆要惊动他人!”
“是!”
王宵拱了拱手,离开学舍。
王宵是第一个交卷,又分配在最末的考棚,在吏员想来,多半是胡乱答题,自暴自弃,很多时候,看别人瞎写也是一种乐趣,因此收了试卷之后,并未第一时间放入专用的木匣,而是翻到第三卷,看王宵写的诗。
哪怕是默诵,脸面也不由现出了震惊之色,差点拍腿叫好,虽及时醒悟过来,将试卷当场糊名,收了草稿,装入封袋,再装入木匣,匆匆离去,可是神色的变化瞒不了别人。
同一考棚的考生不淡定了,纷纷以眼神交流。
事实上第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