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的两京制度其实很早就出现,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的时候,除了定都于南京,他还在开封弄了个北京,这也是明朝两京制度的雏形。
后世都以为明朝两京制度发起于朱棣,其实是错怪他了。
朱元璋这一制度旨在解决明朝时期南北之间的资源分布矛盾,确保国家安宁,并尝试在南北之间找到一种平衡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重心南移和军事力量北聚之间的矛盾,为明朝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。
但是后来朱元璋发现这样的设定好像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,就在洪武十一年,撤销了开封京城的头衔。
再后来燕王朱棣搞了一场靖难之役,抢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皇位。
但是朱棣进入南京后,被迫处理了一帮不肯降服的建文旧臣,弄得南京城人心惶惶。
等到朱棣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,他心里还一直不踏实,总觉得南京不如自己的根据地北平好。
于是朱棣果断下旨,迁都北平,并将北平改名北京。
虽然北京成为了明朝新都,但是南京也还是名义上的都城,所以明朝在一段时间内,存在着两个都城。
直到明英宗继位后,才正式确立了北京正都和南京留都的地位,两京制度也就此形成。
留都南京又到底起个什么作用呢?
简单地说,就是管理着南方的这小半壁天下。
虽然南京没有都城的名头,但是南京的政府机构却保留了下来。包括完善的六部制度和翰林院、督查院等重要机构,北京有的,南京全都有。
比如说南京六部,也算实权机构。
吏、户、兵、工四部分别负责南京及其周边各省的官吏考察、税粮征收、地区守备和水利屯田等职责。
只有礼部和刑部有些尴尬,皇帝和朝廷都在北边,礼乐制度和法律制定自然也轮不到南京的小朝廷。
所以南京礼、刑两部的职能进行了弱化,只能管管南京礼制和治安方面的小事。
钱多事少官还大,整日悠闲自在,看似南京做官貌似很幸福才对,其实不然。
明朝南京里做官的大多都是什么人?
做事劝谏惹皇帝不开心,去南京做官。
办事能力差,达不到皇帝要求的,去南京做官。
老得上朝都困难的,皇帝看着都急的,去南京做官。
可以说皇帝不想见的大臣,又不好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