尔策开始了一路的开挂获奖生涯,每年一个奖项都是很平常的,甚至中途还拒绝了好几个奖项,理由是没有时间去领奖。
在31岁的时候,皮特-舒尔策获得了代表数学界最高荣誉的菲尔兹。
这种超级天才是常人无法理解的,皮特-舒尔策的名字也被全世界记住。
当他的名字出现申请参加会议的名单中时,会议工作小组就感觉更棘手了,类似的顶级天才数学家肯定不能拒绝。
他们特别邀请的嘉宾中,也只有一名图灵奖得主,但和闪耀的皮特-舒尔策相比,怎么都感觉要差上一点。
一群人纠结着讨论了一整天时间,最后只能想出唯一可行的办法--换场地!
这个解决方案最开始就想到了,但换场地牵扯到了一个经费的问题,而且是不低的经费支出。
他们只能讨论来讨论去,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换场地。
当有如此多顶级学者参与会议时,经费就已经不能成为阻碍了,相比高昂的经费支出来说,举办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,显然更加重要的多。王浩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个采访,竟然会影响如此之大,让会议工作小组忙的焦头烂额不说,还不得不决定更换举办场地。
针对要参加的计算机会议、要进行的算法报告,他倒是没有什么可准备。
论文已经写完了。
去参加会议到了报告的时候,直接上台做讲解就可以了。
倒是另一个工作有些困扰,会议邀请他担任评审,他有些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,因为感觉自己的水准并不高,最主要是研发领域的限制。网
如果单纯是理论算法的领域,他就非常有信心了,牵扯到其他领域的内容,情况可能就会不一样。
计算机的研发领域太多了,而绝大部分都不是理论算法,可以这么说,理论算法只是计算机领域的小众分类。
有个明证就是,不管是杰出青年基金,还是优秀青年基金,每一年通过的项目公示中,计算机理论研究方向,能有两、三个项目就很多了。
大部分申请能通过的项目都是应用类研究,比如信息传输、图像处理、医学应用,当然也少不了大分类的人工智能,等等。
其实就和数学的研究一样,应用数学的研究数量比纯数学大几倍、几十倍,做理论研究的永远都是少部分。
王浩是做数学计算机研究,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上几乎没有涉猎,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不吃小南瓜 作品《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》第七十八章 做研究,不能太功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