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浩对刚才的实验会议中被丁宗权质疑感到很不舒服,他仔细想想都觉得自己还是客气了。
有句话说,‘术业有专攻’。
一个研发团队中,每个人各司其职,他负责的是数据分析,做的是实验数据的挖掘工作,因为马上就要开始实验,也是根据他的分析结果做工序调整,自然就不必要再去论证,直接说出结果,修正过程就可以了。
他没有想到还会有个专家过来挑问题。23sk.net
如果在场的人都是数学计算机领域的专家,他倒是不介意简单解释一下,但一大堆材料学的专家,真想去解释都是很困难的。
他最开始都没有拿出报告,就是因为知道把报告拿出来,在场也没有两、三个能看懂。
两、三个是说多了。
很大可能就只有万益明能懂一些,史桂芳也是材料计算方向的博士,但水平相对还要差一些,至于其他人根本就不可能。
‘跨行如隔山’啊,学术领域就更是如此。
单独一个学科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,想弄明白都很不容易,研究材料的专家,想弄懂高深的数学计算机问题,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
如果对方就是金属实验室的一员,王浩还会相对客气一些,毕竟对方是真的为实验去考虑。
但是,对方只是材料部来的评审专家,并不是项目的参与人员,大概率不会真心为项目考虑,很大可能,就想在会议上说两句,显现一下自己的才能。
仅此而已。
这种专家想指手画脚倒是也可以,针对彭辉的工作去说上两句,谁也不会多说什么,还会耐心的听,他们都是材料研发领域的专家,也都是项目带头人,领域可以说是重复的就可以说一说。
但是和他去谈数据分析的问题,就是把指手划脚用错了地方。
他们根本不是一个方向的。
王浩觉得自己的脾气还是很好的,他没有当场翻脸,只是含蓄的陈述了一个事情--对方想理解报告内容,最少需要一一个星期。
这并不是事实。
因为对方去研究报告,用一个星期时间也不可能理解,甚至会因为不懂某些基础,还要恶补相关内容,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。
他所做的数据分析牵扯到了好多专业的方法,最后的计算内容还牵扯到了高深数学问题,比如泛函分析、离散数学以及概率研究内容。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不吃小南瓜 作品《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》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们这个项目,真是大发了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