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,他思考了好半天,认真组织了一下语言,“王浩啊!”
“我觉得吧,我们做研究不要钻牛角尖,像是一些高难度、甚至不可能完成的研究,就要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。”
“能有进展就最好,没有进展,也没有关系。”
潘卫国觉得王浩肯定不会听自己的劝说。
年轻人啊!
刚完成了好几个成果,肯定会有一股冲劲儿,但没想到王浩顺应着点点头,“是啊,我也是这么想的,这种研究还是随遇而安比较好。”
潘卫国顿时感到很欣慰,他觉得自己的劝说是有效果的,王浩还是对自己的话很重视。
他满意的点点头,“就是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啊。”王浩和潘卫国一起吃了顿午饭,随后就去酒店房间休息。
下午四点多的时候,他在酒店门口看到了来接的车子,就上了车去了航空材料院。
曹东明和其他几个人已经等在门口了。
王浩下了车和几个人一一握手认识。
“欢迎、欢迎!”
“王浩教授,非常欢迎你呀,我听曹教授说了,你在材料研究的数据挖掘领域很有研究啊。”
“我在新闻上认识你的,他们都说你是数学界的明星”
几句恭维的话说出来,倒是让场面热闹一些。
在一番介绍以后,王浩才知道其中大部分都是曹东明负责项目中的研究员。
他们一起进了大门,一行人就带着参观航空材料院。
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,航空材料院对于王浩的到来并不重视,其他项目或部门的人,被介绍的时候,只是和王浩礼貌的打个招呼,然后就继续干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了,甚至有的干脆继续和其他人闲聊,根本就没有特别去在意。
其实,这也是很正常的。
王浩是曹东明邀请过来的,曹东明确实是钛合金领域首屈一指的人物,但放在整个航空材料院,也只能说是个人物而已。
航空材料院实在是太大了,里面的专家、学者也太多了,有很多类似曹东明的专家,都是在某个领域研究上,是首屈一指的人物。
按照职称级别上来说,曹东明已经是最顶尖的教授,但航空材料院常驻有六名院士,知名的材料专家以及学术带头人一百多个。
在这种庞大的材料科研机构中,再优秀的专家也会变得很普通。
事实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不吃小南瓜 作品《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》第一百一十八章 角谷猜想、航空材料院以及新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