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多方案之中去选择最优的方案。而是,直接将各种方案全部用上了。才有这几百里延绵不断的盐田。
当然了。之所以建造速度这么快。一方面,何夕将大量高丽移民,直接拨到了盐场下面。另外一方面,就是另外一项新技术的大量实验。
不是别的,正是水泥。
并不是说,没有水泥就不能造盐田的。
盐田需要的是一层不渗水的土地。好能将海水留下来。但是想要得到这样的土地有很多办法。比如用三合土。比如用盐铺成一片。总之,有的是办法。但是时间上功效之上,都是很成问题的。
不能快速大规模推进。
而水泥,就不一样了。
虽然说,在何夕看来,水泥的配方完全称不上成熟。水泥凝固后的各种数据,都称不上理想。虽然说,而今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使用。何夕也不知道这第一代水泥,会在几年之后风化。
但这样的数据,不大规模使用,是万万得不到的。而水泥的改进,也应该建立在大规模生产上。
于是,抚顺水泥厂就靠着抚顺煤矿建立起来。毕竟抚顺这一片资源很丰富。烧水泥的大量石灰石等原材料都能在当地找到,毕竟这也算不得什么稀有的矿产。各地都有。
更重要的是,朱元璋安排了开山断龙脉的任务。何夕做这一件事情,总不好对别人真实目的。只能大规模在满清所谓的龙脉上挖掘。不就是十几座山峰吗?挖平就行了。
反正后世发展,不知道挖平了多少山峰。何夕只是在开矿的时候稍稍偏离一点而已。
正是有了水泥的生产。第一批水泥,投入在盐场之中,这才修建这百余里的盐场。
“这水泥的质量堪忧,或者说第一代水泥,没有想到在这种高盐高湿的环境下用吧。”何夕踩在盐场边缘的水泥地,已经看出来水泥崩裂的小碎片了。他捡起两块。对着一磨,立即有一些粉尘掉了下来。何夕心中暗暗思索。
何夕随即问铁铉道:“这好用吗?”
铁铉也是国子监出身。历史上他被朱元璋看重,从国子监出来之后,直接到了礼部。而今国子监一系,是何夕的地盘。铁铉更是何夕夹带之中的人了。只是铁铉还很年轻,才二十二三的样子。
更重要的是,铁铉是回回人出身。
虽然说,大明对于异族一视同仁。但这个观念,是在开国之初非常强调,但是到了后来,就不怎么强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