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大明开国的时候对异族没有歧视,到了大明中后期就变得歧视起来了?
不,恰恰相反。很多时候,越是强调什么,就越是少什么。在大明开国之初,面对非常复杂的问题,朱元璋才要反复强调这一点。但是天下太平之后,在文官之中,虽然不多。但是在武将之中,为大明效死的异族将领,不知道有多少。即便在明朝危亡之际,也有满桂这种出身蒙古的将领,以及出身西南土司的将领,奋斗到最后。
可见某些观念深入人心之后,就不用再多说了。反倒是清朝三百年,无时无刻不再讲满汉一体。
铁铉在这种环境之下,还是受到一些阻力的。
不过,何夕很提携铁铉,让他掌管辽东所有盐场。而今身上只有一个代理的官职。如果他能办好的话,辽东盐运使,就是铁铉了。
铁铉说道:“非常好用。有了这打根基,才有这些盐场用最快的速度建好。”
何夕说道:“现在已经开始崩坏了?”
铁铉说道:“大人,这边来看。”随即铁铉在盐场上找了一块地方,拔出身上的匕首,向下面挖。很快将山面的盐层给挖开了。出现一层坚硬的土层。铁铉说道:“下官发现,晒盐时间长了。就会是这个样子,已经不需要水泥地了。”
何夕抓了一把泥土,细细看。这其实是沙土与盐粒混合在一起的情况。
这种盐土,其实已经能够成为盐场最底层的基石了。
只是何夕心中暗叹:“水泥还需要继续努力。”
何夕将水泥的问题,放在一边,问道:“产量如何?”
铁铉说道:“大人,晒盐这一件事情,我也是第一次做。虽然从福建请来一些人手。但是细细询问过,他们也不过是懵懂地守着祖上的办法。根本不知道其所以然。下官只能从头摸索。”
“也是因为日照的原因,从第一茬盐开始,需要半个月才能收一次,不过几十斤而已,最近改善工艺,再加上天热了。已经到了五日收一茬。每亩百斤,下官可以保证,在夏季,能做到一日出一茬。亩产百斤左右。”
何夕一愣,说道:“现在有盐田多少顷?”
铁铉说道:“而今有大小盐场十三个,只是因为投入不同,各地的盐场产量也不同。下官说的这个产量,也只有这里能够达到。其他盐场的大概只有明年能够达到。总体上,盐田大概有两千多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