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,三月十五日。
虽然早在昨天晚上一些民间报社就已经加急印发了号外,不过官方直至今早才正式公布了消息。
我国朝军伍齐整,威武非常,地方百姓、侨民箪食壶浆,喜迎王师,共贺英人荒诞统治之了结
此战统共歼敌二万之众,俘敌十万有余,缴获之多无可计数,止汽车便有万辆己方阵亡不过二千,战伤六千余,实为罕见之大胜。
所谓‘四大要塞之一’,不过尔尔,徒增笑耳。西方列国军武衰落之势由此可见一斑
大明官方通讯社的文字游戏功夫不错,实际歼敌数字应该是一万二千,那多出来的八千是乘坐船只仓促撤离的一小部分部队。
撰稿人员认为这些丢盔卸甲的残兵败将已无战力可言,于是也把他们计入了歼敌数字。
而明军的伤亡中,他们略去了非战斗减员,限定了“阵亡”和“战伤”,所以己方死亡数字从三千四百变成了两千多,负伤数字也从七千变成了六千。
一增一减,战绩就看起来更加辉煌了。
注水了吗?真注了吗?如注!
欢庆胜利的景象涌现在大江南北的几乎每一个州县,有些地方甚至放起了烟花爆竹。
各地学校也依照朝廷指示,宣布放假一天。
不知是哪家店铺开的头,公然打折限时优惠,于是一大票的店铺也只能争先恐后的竞争起来了。
工厂倒是没停工,毕竟老爷们可舍不得这一整天的产量所创造的利润,取而代之的是大发慈悲地发放一些诸如牙膏、火柴、煤油之类的日常用品,亦或是少许钞票。
原本,大都督府参谋处经过多次的推演,预估解决马来亚地区的英联邦军队需要耗时两个月到两个半月,伤亡三万到三万五千人。
但实际结果却远远小于当初预估,也算是意外之喜了。
打了胜仗,朝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,朱泠婧同样如此。
昨晚她兴致勃勃地随手写了首诗,又撰好了敕书。
皇帝敕谕文武群臣:朕承鸿业未久,励精虑治,毋敢懈怠,惟恐负社稷黎民也,战事之始实属无奈之下策
今南征马来之部队,将士用命,果敢无畏,长驱直入,尽灭英人之舰队与大军,所谓堡垒旦夕即破,朕实感欣慰。是以嘉奖全体将士,厚葬殉国之人,严惩怠军无能之辈,此即奖惩不容偏颇至理
尔军人官佐兵士须知,务果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