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筋疲力尽,能用更加轻松的方式获得胜利,郭大靖都不用想,自然会做出选择。
敌人的撤退使建虏感到欣喜,在萨哈廉和索尔诺看来,是侧翼迂回起到了作用。敌人到底还是害怕近战肉搏,打破敌人的拦路截击还是有办法的。
即便如此,路障还是要清除,至少要有能容车辆通过的宽度。没办法,伤兵不能扔下不管吧,粮草物资也要携带吧!
而路障既能作为阻击的依托,又能起到拖延建虏行进的作用,可以看做是破路的一种。
破路这种战术,在古代出现得还很少。主要是当时的交通工具比较简陋,也不是很沉重,不象汽车等对道路的要求那么高。
但破路的效果小,却不是没有。限制了建虏的机动和行进速度,这本身就是遏制其长处和优势。
刘兴治率领部队交替掩护,安全撤退到第二个阻击阵地。距离不过二里地,最大限度地防范了建虏骑兵的追袭。
郭大靖亲自率领部队接应,并做好了再次阻击建虏的准备。
疲敌耗敌,这也是层层截击的作用。让建虏付出死伤,但还存着希望,不因阻击太强而放弃。
每道阻击打死打伤两三百建虏,到了小黑山的阻击主阵地,建虏差不多就要付出千八百人的伤亡。
而这样的战斗,每次付出的伤亡数量,建虏可能并不会太过重视,或者是来不及准确统计,但累加起来却是非常惊人。
在郭大靖对军官们的讲解中,这有点类似于温水煮青蛙。有点热,有点热,最后烫得受不了,已经快煮熟了。
对于建虏也是一样,两三百,一两百……四五道阻击之后,已经损失了一个甲喇的兵力,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伤亡的严重程度。
从这方面来看,旅顺堡的防御确实打得太猛了。尽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己方的伤亡,但也把建虏打得丧胆灰心,不敢再发动进攻。
当然,郭大靖不能过于苛责,给建虏以迎头痛击,李维鸾也没做错什么。
但现在,建虏遇到了郭大靖,在他的指挥下,则将付出惨重的代价。
萨哈廉和索尔诺见敌人被击退,立刻抓紧时间摧毁路障,打开通路后便向前继续行进。
从一开始,萨哈廉等将领便产生了误判。认为截击的敌人在兵力上不会太多,在野外布阵阻截,工事也不会太完备,己方部队完全能够突破并击败之。
郭大靖询问了刘兴治阻击的经过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