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已经不记得每个人的名字。
她拿起一张又一张的纸片,努力回忆那些名字与籍贯下所代表的那个人。
他们被征召入伍时,皮肤大部分是蜡黄的,眼睛周围有着与内陆人不同的纹理,官吏见她迷茫,便十分体贴地告诉她,许多东莱兵原本是在海边打渔的。
他们是最乐意入伍的,比普通的农夫,甚至是无地的田客还要积极,这多少有点颠覆她对渔民的印象,毕竟农夫需要辛勤耕种一年才有收入,而渔夫每天出海打渔都可能有惊喜。
后来有东莱兵对她说,渔夫想出海已经很不容易,需要船,需要网,如果家贫,船自然不是自己的,网也可能不是自己的。于是每天在别人船上忍气吞声,辛苦劳作的目标就很简单,想要一艘自己的船。
但即使全家老小攒出了一艘渔船又如何呢?官吏对黔首总是一视同仁的,会盘剥农夫,为什么不盘剥你呢?渔船下海不要交钱吗?上岸卖鱼不要交税吗?鱼出了水就死,天气炎热时不到半天就开始发臭,你找到买主了吗?
或者用盐将它们腌起来也可以,但是哪来那么多钱买盐呢?买了盐,将海鱼腌制起来还没几天,又下雨了,鱼又发臭了,又怎么样呢?
——当然,这些都是小事。
这样辛苦都是小事吗?
——小人年幼时,也觉得这样的营生很辛苦。那个东莱兵这样说道。
而后呢?
——而后小人长大了,家里也只剩小人一个男丁,便不觉得这些琐事辛苦了。
于是她也就不问下去了。
据说渔民中有一首童谣,大意是说,海外是有仙山的,一定是有仙山的。
如果没有仙山,那些生长在海边的儿郎们,为什么一代代出海,一代代不再回来呢?
而这些年轻的渔夫们得知青州有位小陆将军后,便不再将希望寄托在海外的仙山上了。
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她身上,同样是随时可能死去的职业,他们希望自己的死能为妻儿老小换来更值得的报酬。
她的确已经不记得那些人,不记得他们的言行和性情,但史书却会记下他们为她打的这一仗。
还有那些在城里跑来跑去的民夫,他们会用袖子细细擦拭每一个铜板,小心翼翼地将它塞进怀里。
他们都交口称赞她,称赞她的举世无敌,并且将自己所得到的那一点报酬视为惊喜,将她纡尊降贵地与他们见一面